地址 (opens new window) gitlab (opens new window) coding (opens new window)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 1、资料
# 1.1、书法网站
- 中国书法家协会 (opens new window)
- 书法録 (opens new window) 墨客网 (opens new window)
- 书法爱网 (opens new window) 书法家网 (opens new window)
- 书法空间 (opens new window) 名人字画网 (opens new window)
# 1.2、书法资料
资料
- 书法基础知识 (opens new window) 书法百科 (opens new window) 如何练习书法 (opens new window)
- 中锋运笔 小知识 (opens new window) 百科 (opens new window) 楷书运笔要用中锋 (opens new window)
字帖
- 书法字典+字库版 (opens new window) 书法字帖 (opens new window) 历代10幅最美楷书! (opens new window)
- 多宝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画 (opens new window)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法图示(图文讲解版) (opens new window)
# 1.3、书法家
# 2、文章
# 2.1、如何开始练毛笔书法1?
- [ ] 作者:卡库拉 来源:知乎 链接 (opens new window)
一个8岁学书法12岁老师说我没有东西可以教你了你走吧的拿了一箱的奖的小年轻的切身体会,不喜轻喷~~
1.初学者戒躁。 有老师最好,没有老师其实也无所谓。最重要是要听得进过来人的意见。戒躁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2.关于选笔的问题。 初学者用笔有那么娇气吗!我用了5块钱一支的善琏湖笔中羊毫用了3年至少用坏了10,现在没这么便宜了,单平时偶尔书写书写仍然觉得非常的好用啊!到后来需要实战于宣纸上的时候换手工制作的笔不迟。
3.选择初学体。 初学者接触的第一种字体无疑是最影响人的。主流建议是颜体或者柳体,颜筋柳骨说的一点都没错。初学必须打好基础,书法里有一个词叫正中锋,中锋怎么练呢,楷书楷书楷书!我当时学的是柳体,因为我觉得柳体看着就比颜体霸气啊,学了以后装b绝对牛b啊(扯淡扯蛋切勿当真以免误人子弟毛)。柳体初学建议【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后来我懂得原来颜体里包含了篆意,其中深厚的书法内涵就不细说了,因为我也不是专业的。
4.戒躁啊戒躁啊戒躁啊。 其实想起来当年的日子真是暗无天日啊!!!小小年纪天天晚上回家都要写字啊写字啊写字啊。小时候不懂事,长大了也不能不懂事吧。回想起来,初学楷书的两年是宝贵的财富啊。忠告:楷书的铺垫至少在一年以上。必须一年以上!不是开玩笑!当时我是这样练的,字帖里一个字一个字练。每个字练完一面,恩,仔细写完一页,大概是15个,然后写一个最后结果,与他写的对比,让别人看差不多了可以继续下一个。就我而言,两本柳体字帖写的翻烂了两三本。最后要练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随便给你一首诗,你要用你学的体把这首诗写出来。行不行练了这么久自己有感觉了。切勿高估自己。
5.好开心好开心,开始写行书了。 这就像一个通关游戏啊,打完楷书开始高级一点的啦。是个中国人估计都知道谁的行书天下第一的咯。就是那个号称天天吃墨汁的王大神仙王羲之咯。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参加一个中国美院举办的比赛,所有的师兄弟,恩我是说和我差不多水平的师兄弟的评语里都有一句话:建议多多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学写行书你就需要先明白王羲之在行书界的地位啊,他不是人啊,他是神啊。还能怎么样,写咯!写什么字帖呢,这个也是废话,天下第一兰亭序咯。写到和楷书一样的地步懂吗?我的意思是写王羲之的兰亭序写到和楷书一样的地步。 行书的学习到这里仅仅只是第一步,你不能把自己变成王羲之吧。接下来要学习其他的行书大家啦。这里推荐学习米芾或者赵孟頫。米芾字体刚硬是个真男人,赵孟頫偏软是个清秀的妹子。看个人喜好吧。这里的学习就可以随意一点了。但是仍然要认真啊,先在本子上写,接着要实战的啦。选好你的贴,用宣纸一遍一遍的临摹,不是一个字一个字临,是写整张!我学的是米芾,两本贴,来来回回写了五六十遍。结果用其中一张拿了个全国金奖回来,当然是少年组的啦啦啦~
6.牛逼啊!现在是草书时间啦!
开始学草书是你知道我的心情有多激动吗!你知道吗!传说中最神秘的文字最牛逼的文字最适合装b的字体出现在我面前了,我那时觉得这就已经是最终boss了你懂吗!
然后……看到草书字帖你傻眼了吗!你看的懂吗?你的智商在哪里?你真的有智商吗?你确定这不是鬼画符?你是sb吗这是人写的吗?这莫非是茅山道士的神秘护符?
咳咳,回归正题回归正题。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问题呢,因为你还不懂什么叫繁体字,也不懂什么叫简体字。我个人觉得现在的简体字就是繁体字草书的演化(未搜过任何资料纯属个人意见当玩笑哈)。那,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了,同学们,开始认字吧。自己选字帖,把楷体写在草书旁边先认清楚这个家伙到底是怎么写草书的,然清楚他的字以后开始临摹,临摹,临摹。然后换一个人的字帖,重复。for i<=5,just do it。
看了五个家伙了,差不多了。好了,现在你可以开始写草书了,写吧。什么!写不来!你是蠢猪吗?是的你就是蠢猪,我们都是蠢猪。 为什么写不来呢?
7.因为你还没会写行书啊菜鸟!
你觉得你真的会写行书了吗?还是只会写王羲之的行书亦或者米芾的行书等等等等。。。当年学完了草书我被赶出了师门,恩,没东西教了。接下来就是自生自灭时间了亲。一个人的字体是需要很多年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来锻造的。看到锻造两个字了吧,这真是一个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那么你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吗?
除了保持自己的书写状态似乎没有别的可以做了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多看多写多留意。让毛笔变成自己的,而不是柳王米之类人的,只有属于自己的笔,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字写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啊。与君共勉啊亲们。
8.题外话。 其实学了草书,还有一样我们还没通关啊。那就是小篆啦,小篆,高富帅专用,你值得拥有。被恩师赶出来以后,我想想不对,这么高大上的字体都还没学呢。然后我就跑回去了,他很严肃的和我说:”娃,我也不会啊。”于是我拜了另外一个老师,这里不详细说,那是另外一个世界了,关于小篆与印章的世界,不过我当时的学费都是靠替他刻章赚回来的,真是天资聪颖哇哈哈。这里万分感谢我的老师们:陈浩老师,唐莲之先生,杨长乐叔叔。@nonozone的字感觉超级棒,虽然没经过系统学习字略有瑕疵,但已经明白什么是自己的笔了,我还在寻找的路上%>_<%。 对了,握笔选笔砚台宣纸之类的一切从简就好啦,反正这些都是一分钱一份货大家懂的。 刚来知乎啊,写一篇这么长的回答不容易的啊。虽然问题的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但还是忍不住想写出来。还是那句话不喜轻喷~轻一点~
# 2.2、如何开始练毛笔书法2?
- [ ] 作者:Daniel FC 来源:知乎 链接 (opens new window)
我曾经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毛笔画条直线都画不出来,但现在,至少我用毛笔写出来的字,能够被别人看清楚了。学写字这几年,我几乎犯尽了所有的错,所以我写的这个答案,可以让咱们绕开这些不必要的弯路。答案太长,想尽快看完的话,可以只看黑体字;如果有时间,当然是全文看完,便于了解到更多东西啦。
0. 绪论 传统方法:手把手,请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
大家都听说过手把手教学吧。实际上,“手把手”这个词,最初的时候,就是形象地形容书法教学方式的。小孩子懂事的时候,就会有家里最德高望重的大人帮忙,帮助孩子把五只手指的位置都放妥当了,再抓牢孩子的手,一点一划地把字写出来。写字的过程中,孩子的手应该是完全放松的,让大人负责发力;小孩子则专心去感受每一个笔画,应该是如何发力运劲写成。到了真正开始读书识字的时候,学校的先生依旧会用这种手把手的练习方法进行启蒙,去让学生熟悉笔法。 与我们日常学习几何学、地质学之类的知识学习不同;书法的学习,更加强调的是动作技能的习得。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得到示范和反复练习。 而手把手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最深地领会到正确的动作映像,能够极精细而又最有效率地教会孩子该如何握笔,如何运笔,对不同笔画,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学习方法,比起野路子来说的话,能少走很多弯路。 有条件的话,当然还是建议能跟到一位好的老师,认真地跟着学上几年。 @带三个表 表哥说了,“6岁的时候正好”。我觉得还要打个折,3岁的时候正好。 不过知友们都过了手把手学写字的年龄了吧?没关系,野路子也有野路子的玩法!
0.1 自学 追求扎实而高效的练习方法
我就是从野路子中间走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弯路都走过了;虽然写得不好,但是练起来一样能练得很欢的!
比如这个最近练的:
(等我练到能驾驭1公分*1公分的小字的时候,以后签名我就用毛笔签了!哇哈哈哈!)
以一个不成功的过来人的身份,给身边想练字知友一点小建议吧:
1. 执笔
既然没有家长手把手教写字了,那首先就来讲执笔方法。这个问题,本来我是准备直接在百度上面搜幅图上来就解决掉的,但是发现它涉及到一些前概念和一些常见的误区,就一并拿出来讲啦。
1.1 误区:过分用力握笔
很多朋友在学写字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类形容运笔有力的词语了,于是就先入为主,自然而然地认为写字的时候,就应该用力握笔,死死地把笔抓牢。 因为握笔过分用力,写起字来就会不够灵活、运笔艰难,写出来的字显得生硬而没有灵性。 这个误区流毒甚广,远至东晋著名书法家都被黑了。
王献之幼时学于父(王羲之),其次学张芝。据说,羲之曾经从背后掣拔其笔,试测他的笔力,叹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可见王羲之很早就对他寄予厚望。
(摘自:博宝艺术网:王献之《中秋帖》)
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居然是有来历的!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列传第五十 王献之传》
事实上,学过初中物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手指握笔的时候,为笔提供的仅仅是对笔管的压力,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这个压力仅仅影响手指对笔的最大静摩擦力。而笔的静摩擦力,只要与笔的重力和纸面对笔的弹力两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够了。无论人怎么用力握笔,都不会影响这个竖直面的受力情况。 简单说来,只要手能把笔握住就行,握得再紧都不可能对运笔产生影响,反而因为肌肉紧张,影响运笔流畅性。握笔越松,字越活。
1.2 正确执笔方式 五指执笔法
图中所示的是五指执笔法。(图源自网络)
过往书家对五指执笔有文字上的说明,但相对不直观,故不作重复。如果这一幅静态的图片未能让你了解执笔的方法,可以待会拖到后面看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如何执笔的视频。在此说明的是,运笔过程笔左右挥舞是正常的,但不应当歪斜,倾倒到一边去。
正确的执笔方法有助于书写者准确地控制笔锋,保证线条质量。
如 @相墉 老师的示例:
相对应的,错误的执笔方法会使书写者苦学多年,难以寸进,如某位号称学书14年的答主:
1.3 执笔位置 字越大,执笔应当越高
执笔的位置和所写字的大小相关,一般而言,字越大,笔所需挥洒的范围越大,执笔就应当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书执笔位置比楷书高,草书执笔位置比行书高。
就像拿筷子一样,筷子拿得越高,挥舞的范围越大;但同样越难控制。所以需要根据字体和字的大小去决定执笔的位置。
执笔位置低时,手腕可以枕在纸上; 执笔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执笔位置高,则手腕离开桌面,手肘支撑桌边书写(这个姿势不舒服,不适合我,没试过,不负责); 执笔位置更高的话,则应该悬腕书写了(通常配合站姿)。
1.4 执笔发力 着重运用腕力
将手等效为杠杆去看的话,支点距笔越远,发力效果越明显;支点距笔越近,越便于操控。所以一般写一到两寸的字(约3-7cm)的时候,主要用手腕发力,手指辅助控制完成笔的精细运动。两寸以上(7cm以上)则还需在此基础上辅以手臂发力。
是否能有意识地使用手腕发力完成书写过程,几乎成为了书法入门的判断条件了。腕力强劲者,笔画遒劲有力;腕力不足,则笔画绵软。
我当年练习腕力有些偏门的办法,就是跑出去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保龄球。这个大家可以酌情参考,反正我自己是当作运动来做,实际上单纯练习腕力,多些几个字的效果可能更明显。 (执笔方法的延伸性阅读欢迎戳这里:怎么样有效的练字? 字体的好坏和拿笔的姿势有必然关系吗?) (opens new window)
2. 文房四宝 为避免不良用笔习惯,需慎重选择书写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写字之前,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文具吧。我们对书法了解未深入的时候,不太容易买到高质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有效地锻炼我们的正确书写习惯。否则,拿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工具来使用,只会让自己养成错误的习惯;而肌肉对这些错误的习惯,记忆力却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从头学起更花时间。 书法文具,古代称为文房四宝,指的就是:笔、墨、纸、砚。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初学者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文房四宝,以便大家尽早入门。
2.1 笔
2.1.1 毛笔标准 尖、齐、圆、健;
合格的毛笔有四项标准:“尖”、“齐”、“圆”、“健”,合称为笔的四德。
尖指笔锋要尖,才能写出细劲的点画及运笔变化;齐指笔毫铺展开时是齐平的,而且毛色比较均匀整齐,保证笔画轻重匀称;圆指毛笔蓄满墨时候的外型成圆锥形,感觉圆而饱满,体现的是毛笔的贮墨能力,贮墨足时,笔画饱满有力,能避免不当的飞白;健指笔锋的弹性,弹性好才能让笔能自如表现。
(图源:豆瓣(之前存上的,哪个小组就真的忘了,sorry))
2.1.2 毛笔分类 宜用硬毫或兼毫
从笔毫上分,毛笔粗分成硬毫
、软毫
、兼毫
三种。
市面常见的硬毫多由黄鼠狼毛或兔毛制成,分别称为“狼毫”“紫毫”。弹性足,贮墨性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
软毫则多由羊毛制成,柔软圆润。优质软毫贮墨能力强,表现力丰富;劣质的则可以差得没有下限。
兼毫常以软毫为芯,硬毫长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弹性和软毫贮墨的优点。优质兼毫两者皆取其长,劣质兼毫两者皆取其短。
很多朋友出于价钱上的考虑,常常推荐初学者买10块钱以下的,诸如大X云之类的羊毫笔。其实,这类羊毫笔尚未能达到毛笔对“健”的要求。它的弹性不足,按下去以后就很难弹起来,初学者无法顺利完成笔画提按处的一些细节操作。
况且,从经济方面去考虑的话,也不至于使用这些不适宜新手的笔。毕竟保养得当的话,一支笔是可以使用很久的。
我的建议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汉子用狼毫。
或者这样说吧:笔画清丽多变的,适合使用兼毫;笔画刚劲有力的,用狼毫表现力更强。 另外,去买笔的时候记得问清楚卖笔老板如何开笔,如何保养。一般的笔,通常应该用水浸泡新笔的笔毫,水尽量不要浸没笔根,把笔上的胶水浸开就可以抹干使用了。平时写完字,就把毛笔洗干净,挂到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晾干即可。 泡笔的水温选择可以戳这里:新毛笔如何开笔? (opens new window)
2.2 墨 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滞笔时可加酒精
墨锭、墨汁均可,从便于使用的角度来说,还是推荐开始练习时候使用墨汁的。
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性能差别非常悬殊。适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这个是必要项,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着已经变质,有腐败菌落积累,长期使用对毛笔有损害)。
值得推荐的有:曹素功
,中华墨汁
,一得阁墨汁
。
其中,曹素功墨汁可能因为是油烟墨,用料较为考究;相对其它含动物胶质较多的墨汁而言,其分子结构较小。因而具有写完字,风干后第二天即可装裱的特性。用其它墨汁写出来的字,隔上半个到一个星期再进行装裱会比较保险。
2.2.1抖点私货
很多朋友都喜欢在墨中兑水,我刚刚玩的时候也有这种习惯。未兑水的时候,写起字来显得滞重;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在比较干燥的秋季中,写字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如果是北方气候更干旱地区的朋友,这种感觉应该会更明显吧。 但是如果用墨汁兑水的话,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墨色过淡,甚至晕开的墨迹浓淡不均,笔画边沿会有淡淡水迹。这种现象在胶质较重的墨水中体现得较明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给墨水兑少量白酒,效果非常好。墨色能保持光亮,同时能保证墨迹均匀晕开。 据知友@李坚说明是因为有机物相似相容原理,乙醇既能溶于水,也能溶解动植物胶,故有此奇效。
2.3 纸 用生宣
从制作工艺上分,宣纸分两种,一种叫生宣,制作过程未经明矾加工,吸水性强,能化墨;一种叫熟宣,加明矾制成,质地硬,相对难化墨。 通常而言,写字用生宣。行笔运笔的每一个细节,在善于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会成倍放大。每一处犹豫不决,行笔怯懦,顿挫不清,偏锋运笔,敷衍了事,都会在这张纸上表露无遗。因此能够清楚暴露书写者运笔过程的不足。初学者本身运笔很有可能有细节未能处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纸,则很可能自己没办法看出这些行笔过程缺点,长久形成陋习。 同样,正式的作品,也是应该使用宣纸进行创作的,能形成”屋漏痕“式墨色氤氲的艺术效果。 从原料的分类上来说,宣纸还分成纸浆原料以檀树皮为主的”净皮“(现代人所说的特净也是炒作出来的净皮)和以稻草为主的”棉料“,从书写角度看两者性能上差别不会太大,选择哪种则参照自己所临摹的书家而定了。通常棱角分明、线条直硬的书家字迹,适宜用净皮表现;相反的则更适合用棉料。 初学者应该坚持使用生宣练习,等到适应宣纸特性,能自如驾驭的时候,可以兼而使用元书纸、毛边纸等类似的纸张进行练习,但仍应取宣纸练习为主。 有朋友提到使用宣纸习字时,感觉化墨太严重,导致不习惯、不舒服。我在买什么价位的生宣纸、墨汁适合毛笔书法的初学者?这个问题上有一点简单的补充,如果有时间,不妨移步一看。
2.4 砚 (扩展阅读区)
用墨汁的朋友,请不要买砚台了,买个酱油碟子就够用了。真的。 墨砚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研磨墨锭,书画调色的。传统认为,以坚硬而滑润的石材制成的墨砚为佳。对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细腻,不失水。听说好墨配好研,磨出来的墨水分外细滑。 作为广东人,如果硬要我做一个推介的话,我必然是首推端砚。端砚主要取材于肇庆名山七星岩附近,一向声名在外,位列四大名砚之首。(参考资料:砚_百度百科) 古人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很适合对收藏方面有雅趣的朋友。
3. 临帖 唐代楷书古帖
如果想认认真真地学书法的话,建议从楷书入手开始进行练习。原因有二:
1.楷书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从小在学校学字启蒙的时候就是使用楷体的。
2.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从隶书中独立发展而成,于上承接隶书,于下则便于我们掌握与楷书相近,但技法更为复杂多变的行书。掌握了楷书,就基本能掌握毛笔书写技法,对学习其它书体大有裨益。
至于临习什么时期的书法帖子,有知友认为,书法应该尚古。这个说法我大体是同意的。古字经历更充分的时间的考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想补充一下。 首先,由于古代保存书法作品的工艺不成熟,纸质的作品大多已经损坏严重了。哪怕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真迹存世。(王羲之的临摹本倒还不少)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于初学者。 况且,书法作为艺术,哪怕是一门传统艺术,它都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后世的书法家总结前人经验,在其基础上创作,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但是,我自己也不赞成初学者学习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因为很多书家还未经历足够长时间的考验,现代书法也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所以,建议初学者初学应该从临楷书古帖入手。首选唐代的楷书书家。 原因在于,科举制度在隋代形成,出现了以书求仕的倾向。社会上从上而下地形成了崇尚书法的学习风气。唐代有过一段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科举取仕被时人看重。
在书法史上,可以说,唐代的书法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当时由国家设立的最高等教育机构,负责统一培养顶尖人才的学校称为国子监,里面只分设了6门学科,但书法就被单独设立为一个科目,称为“书学”,专门负责教授汉字。(资料来源:《唐六典》)
有这样的教育制度支持,保证了唐代书法的鼎盛。同时,随科举制度发展,唐宋时期对楷书书写要求也较为严格,有森严法度,便于上手,便于掌握结字规律。更为难得的是,盛唐的文化氛围又容许其在细节上寻求突破精益求精;与明清时期沈度等书家形成的过分整齐划一的“台阁体”相比,更活泼可喜。
掌握唐人书法,可上溯魏碑的灵动清丽可人,下探明清书法的进一步突破。 所以坚持推荐各位,初入门的时候,还是应该学唐楷的。 其中比较适合初学者的书法作品有:
- 颜真卿:《多宝塔碑》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 柳公权:《玄秘塔碑》
建议初学者先临习其中一帖,直至精通;再学其它书体求突破。精通指的是,需要不看字帖写出来的字,与原帖有八分相似,方可达标。因为最初学习的时候精确掌握其中一位书家的作品,相当于在茫茫书海中确立出一个坚实的坐标。据此,可以寻找到其他书家与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最初临帖的时候,入帖越深,研习其它书家碑帖就越容易入手。
临帖的具体方法,另开一贴再讨论吧。把练习用的字帖和文房四宝买回来之后,自己就可以先尝试熟悉软笔书法了,第一阶段,可以以熟悉毛笔的特性为主。
4.相关资料
临帖的技术性要领,我将在之后的回答中继续阐述。如果对我写的文字感兴趣,不妨点进我主页加一下关注。为了检索方便,各种系统性的书法知识,将会收录到专栏“写书法去! - 知乎专栏”当中。目前,该专栏似乎是书法类专栏中关注数最多的一个哦。
5.如何练习硬笔书法
点下面黑体字的链接就可以跳转到练习钢笔字的教程了。在这个教程中,我将更详细地叙述运笔轻重,笔画间呼应,谋篇章法等技术性要领。
如果还想听听更系统化的讲解,希望我最近举办的视频课程能帮到你:
零基础书法入门:面对面教你毛笔字 (opens new window)
系列课程教学也是有的:
零基础学硬笔 系列知乎Live www.zhihu.com
如果有心继续学更多的话,欢迎参阅: Daniel FC 的第一期知乎 Live —— 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硬笔书法 Daniel FC的第二期知乎 Live —— 手把手教你硬笔书法(2)
祝 新年快乐! 逗利是远征军下士 Daniel 2014-02-05
又及: 近期这个答案突然收到很多赞,导致最近我每次看着网页里右上角红点往外冒的时候都挺心虚的。因为我也知道,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完全不达标。大家为我点赞,我更愿意看成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就像幼儿园文艺汇演的时候,家长们给跑到舞台上表演节目的大班小朋友鼓掌一样,都是带着关怀和勉励的。感谢各位点赞的朋友,满足了我那小小的虚荣心,让我多了一点点、又多一点点被关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感谢知友的温柔对待。
# 2.3、长期学习书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 ] 作者:归玉处 来源:知乎 链接 (opens new window)
三岁习字,起因是个玩笑。
我妈妈早年是幼儿教师,当年幼儿园里管得松,老师的孩子都被带在身边。我妈当年是园里最年轻的老师,我自然也是”子弟”中最小的。也巧,几个大的都是男孩儿,所以小姑娘比较受宠,整天跟着哥哥们后面撒娇捣乱。
先学字的是那些哥哥们,男孩子都好动,所以家长就让他们在快上学的年龄去写写字,一来练性子,二来认字。我习惯跟在哥哥们后面有样学样,哥哥们练字的时候,我也跟在旁边。哥哥们写,我也想写,没笔没纸就上手抢,结果人家写的好好的作业经常被我一巴掌上去就弄花了。几次下来,其他老师不干了,委婉的跟我妈说,也给你家孩子找点事儿做吧。
所以我三周岁生日过了一周,就被送去学字了。一般来说练书法年龄不能太小,坐不住,听不懂,手上也没力气。所以我妈就嘱咐我,跟老师说我已经四岁了。我从小个子高,所以三岁说四岁也有人信。可当年舌头还没捋直呢,g d 不分,跟着师哥后面叫”得得”,老师见了皱眉头,怎么四岁了话都说不利索。
我年龄的秘密大概藏了两节课吧,最后还是自己跟大师兄告了密,当时老师就离我们两步远,听得一清二楚,可学费都收了,难不成还撵回去?
大家都觉得我学不长、一是年龄小,二是当年的条件实在苦。从家到学校坐公交车得倒好几趟,一去就得两个多小时,当年也没空调,冬冷夏热,经常去上课的路上已经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到了学校被叫起来,睡眼惺忪地听课。
当年的学校,其实就是租的工厂厂房,放了几张课桌椅。北方的冬天,却连暖气也没有,一间大教室里就一个蜂窝煤炉子,冷的不行的时候只能带着半指手套练,露在外面的半截手指冻得又红又肿。
知道我练字的人,都佩服我妈。三岁的孩子,怎么听的懂课呢,都是妈妈在一旁听着,回去再教我。所以时至今日,我妈字不怎么样(其实也是我笑她,外人看也都说她是练过的),但看字赏字的功夫却是一流。
我妈这个人,很聪明,也有韧性,特别在我练字这件事上。学特长的孩子哪有不挨揍的,我小时候挨揍那是整个家属院都知道的,我爸护犊子,看我妈打我打得狠,就说孩子那么小写不好就不写了,学别的就是。可我妈凭我爸怎么抗议也要我练下去。我小时候也是有趣,不管被打得多狠,哭得惊天动地也好,但不管谁来劝,都不说不练这两个字,可能这就是遗传吧。
后来我妈跟我说,当年她学幼教的时候,很相信天赋这件事,所以一直在观察我在哪方面更有天赋。可我从小五音不全,据说还在吃奶的时候就不爱听音乐,我妈一弹琴我就哭闹,所以音乐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后来跟着我妈班上的孩子学加减法,口算又比别的孩子慢,这下我妈慌了,觉得我可能脑袋不太灵光,将来考学也许行不通,想让我笨鸟先飞,起码学个手艺旁身,这才下了狠心让我练字。谁让我喜欢抓别人的笔呢,在我妈看来那就是兴趣吧。(音乐方面我妈看得很准,但上学后,我的理科倒是很好……)
幼儿教育都强调习惯的重要性,这方面我确实从练字那里获益匪浅。三岁开始就有了要完成“作业”这个概念,之后几年更有同门之间的对比和出去参加比赛的经历,对自己也有了要求。所以上学之后,学习和行为自然不用爸妈操心。
但是长年练字和从小练字还是不一样的,毕竟,小孩子的脾性好改变,而成人的性格已经成型,可能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吧。而且把书法当特长(或是职业)来练,和当爱好来练,可能还是不一样的。我的经历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准确的说,是始于前者,而渐渐过渡到了后者,今后怎样,还不知道。
我觉得不仅是练字,长期专注的学习任何一件事,对心性都是一种磨练。有时候遇事想放弃了,就想想,当年练字那么难,都能练成,还有什么做不成的。坚持,习惯,精益求精,不光是书法,绘画音乐体育,都可以给人这些品质。今年奥运期间网上流传福原爱小时候练球的视频,小福原爱站在凳子上打乒乓球,输了之后抹着眼泪一边懊恼一边说不能停下训练,我看了之后眼眶有点湿润,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至于练字能不能静心,我不敢肯定。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心不静的人,练不成字。书法中也有狂草如张旭,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满篇悲愤。但要是写不好真隶,如何写行草?连笔都行不稳,何谈行云流水?
我不知道好静到底是天性使然,还是练字的结果,但上学以来,静心和专注对我来说从不是难事。上初中后,老师总是很放心把班上最能闹的学生跟我同位,就算我不能带好他,起码不会被他影响。上大学后,很多人要专门去图书馆才能专心学习,我笑笑,给我个舒服点的桌子椅子,就是隔壁开party我也一样可以学(哈哈,是不是有点大言不惭了,好吧,还得要个给力的耳机……)。
书法是我妈当年给我准备的plan B,现在想来是笑谈,但不得不承认,比别人多一项技艺傍身,人确实会有底气。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真的会以书法为生,但在很多大事上,书法却成了我关键的助力。
小学一进校门,老师就拿我当宝,板报横幅我都能搞定,而且练了四年书法,汉字也认了不少,还能张口背两句诗,再加上当时脑子开窍了,数学也学得毫不费力(其实我们家是理科生的基因,也多亏小时候书法打下了点文科底子,才不偏科),又被书法老师调教了这些年,尊师重道讲规矩,这不就是老师眼中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吗?给学校写了那么多年横幅,有荣誉的时候老师也不会忘了我。所以优秀干部,市三好,我也拿了不少。
初中本来该划片儿分的,因为有特长,我跨区进了本市最好的初中之一。初中毕业有留学的机会,也是因为书法,让我这个当时连clock都不认识,英语只会纸上谈兵的”哑巴”,得到了考官的另眼相待。
刚出国的时候,因为英语底子不好,本来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在一群从全国各地选拔去的尖子生中变得只是普通而已,也是书法让我找到了立足的支点。人的自信,真的只要有一处闪光点就够了,而心态,也因为这份底气而被放平,一点点提高自己。
高中毕业的时候,原先书法社团的老师跟我说,当地另一所中学在招书法老师,问我愿不愿意留下来一边教字一边读大学,我婉拒了,理由是我要去其他地方看看。
上大学以后,书法已经从曾经的特长变成了爱好,有时候一时兴起拿出来写两篇,自己欣赏一番。小时候把我抱在腿上一笔一划教我练字的老师已经从家乡去了北京,大学之前去签证的时候跟老师吃了一顿饭,当年他是一心想让我考大美院书法系的,但我偏偏初中毕业就跑到国外去了,他很是无奈。老师说,在外面拼累了就回家,收学生也好,笔会卖字也好,女孩子何必在外面拼的那么辛苦。我笑着说好。我想,有老师这句话,也不枉妈妈当年为这个plan B费的一番苦心。
现在已经本科毕业在读博了,生物工程,第二年刚开始,据说是最难的时候(有人说是第三年,听这话我真想打人),经常做不出结果想一掀桌子走人算了。本科的时候跟朋友聊起未来,大一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要考博,到了大四,七成人都去找工作实习了。有些觉得自己考不上,有些觉得就算考上了也没把握一定做出名堂,万一读不出来呢,不是白白浪费了青春?还不如早工作练练赚钱的本事。像我这样一根筋考博的最后是少数了,我不是没担心过,但担心的时候就想想练字时的经历,想想老师的话,大不了回家写字嘛,童子功傍身我还能饿死?有了底气也就有了往前冲的勇气。
本科的时候也给学校开过书法课(兴趣课,就一个学分,也不分ABCD,只有及格和不及格之分),当时我就跟来上课的学生说,我们这个课,一星期一次,你们一次顶多练90分钟,一学期上下来可能练字的时间不过24小时,这对于一个练字的孩子可能只是三四天的练习量,所以不要对结果期望太高;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们了解书法,欣赏书法,尊重书法。
把尊重放在最后强调,是因为现今的国人对书法没什么尊重可言。我的大学同学曾经一脸鄙视地对我说,字写得好有什么,国画才比较厉害吧。我笑了,难道要我去给她解释什么是书画同源,解释有多少所谓的国画高手不敢在自己的画上题字,连落款都要别人帮忙?
我是90后,我周围的朋友是弹着钢琴抱着吉他画着素描油画长大的,有些有”民族情怀”的家长,也多会选择让孩子学民乐,学国画,学京剧,最终能想到书法也不过是为了让孩子练练字,考学的时候能赚几分卷面分。
跟那些声色俱佳色彩斑斓的“特长”相比,书法确实有些单调,甚至无聊。大多数人,看到一幅书法,也不过能赞叹一句“好字”而已,谁又能真的静下心来体会这白纸黑字之间的起承转合,动静相宜?
古人求字,一是为字,二是为名。而现在,随随便便一个知名人物提着毛笔画上几笔便可称为书法,甚至被人追捧卖得高价。最近我遇到一位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老师,六十多岁的他向我学字,起因是他回国做讲座的时候别人让他提字,他被赶鸭子上架,觉得实在丢人,为了避免类似的尴尬再次发生,要赶紧补习书法。我安慰这位老师:您多年不在国内待了,不了解行情,向您求字的人,要的是您的名,他们才不在乎您的字写得到底如何。
名人领导人的字,再不成章法,大家还是会趋之若鹜,这种心态,就像追着明星要签名一样,明星亲笔比较重要,好看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先人常有字如其人之说,古时字写得难看,文章再好也难中科举。现在反过来,只要你飞黄腾达,字写得再丑也有人夸。如此,我这写了二十多年字的人也只能一笑了之,一笑叹之。
所以你问我,长期学习书法是个什么体验?那要看你这个长期是多长,而所谓的练,又是付出了多少心力和感情。
如果只是偶尔提笔陶冶一下情操,那就像听听古典音乐一样,顶多在生活中多一些附庸风雅的谈资;如果是认认真真每日坚持练个几年或是十几年,那你会发现你的气质心态都会被她潜移默化地影响;而如果你练到将书法变成了生活或是生命的一部分,那你即便不为她如痴如狂,所思所想也不会仅仅限于“字”本身了。
书法即是艺术,也是中华文字的载体,世界上除了汉字之外,再没有任何一种文字伴生出了这样纯粹的书写艺术。写字,可以健身体,平心性,这是个人修行;也可以晓历史,品世事,这算是所谓的文化传承吧。
历史太长,社会太大,我们太渺小。王右军曾说过,“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笔墨纸砚之间的战场上,吾辈可能再出英豪?
-- 202010
# 3、结语
以上三篇文章转载自知乎,主要讲述如何练习书法以及练习书法的意义,对于书法初学者有一定的启发性作用。感谢三位作者亲身经历,谆谆教诲,谢谢。对于本人而言,练习书法,就是要练,天天练,不停的练,十年如一日的练。以下为本人的书法练习历程。
书法练习轨迹--明月几时有 (opens new window)
之所以记录下来,
一是要把所写的字,由丑到美,由差到好的过程保存下来,方便对照。不想练的时候,觉得没有进步的时候,看看以前的丑字又会给自己无穷的动力:原来自己进步蛮大,天天练习还是有意义的。
二是寻找志同道合者,对书法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本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同时也希望书法大师不吝赐教,光临指导。
第三个记录的原因就是炫耀+装逼,引流+宣传。毕竟人生在世,名利二字。当然肯定是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小有所成之后才能晒图,发朋友圈,示字与人。
第四则是希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书法之言。目前字还是不够好,需继续练习。坚持,自勉。
-- 20210104